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10燃料电池行业专利分析

2019/10/16 12:02:121559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开展的燃料电池专利总体状况分析,有助于对燃料电池产业的重要技术、热点技术、发展趋势、区域情况、专利权人情况宏观把握。我们使用德温特专利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结合关键词、IPC分类、德温特手工代码的方法进行专利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日为2011年1月31日),共得到德温特专利83506件(专利族)、中国专利9541件。

通过分析相关专利数量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趋势,就是 产业技术经历高速发展,短期出现回落,但未来前景乐观。 至2011年1月底,国际上燃料电池相关专利数量达到83506个专利族,每一个专利族包括了同一项专利在不同国家申请的所有专利,数量庞大,映证了燃料电池技术是国际上研发的热门技术。

z1.jpg

图1 专利年度分布(国内外)

图1揭示的是燃料电池领域的国际和国内专利的年度分布情况。我们采集的数据为已经公开的专利数据(数据采集截至2011年1月),考虑到专利一般从申请到公开需要长达18月甚至3年的时间,因此专利年度申请数量在2009年开始出现失真,为此我们专利分析年份截至到2008年(蓝色和绿色线)。2009-2010年专利分布情况可以参考年度专利公开数量(红色和紫色线)。图中蓝色曲线为全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图,由此可知燃料电池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入初期的发展,到了80年代出现了一轮升势,随即进入长达十多年的停滞。到了二十世纪末,迎来一轮高速发展,直至2008年开始出现小幅回落,这与燃料电池的发展非常吻合。美国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航天飞机中使用碱性燃料电池,到80年代后期,多种燃料电池汽车进入示范阶段。1989年欧洲的“焦耳”计划,2001年美国发布《2030年及以后美国向氢经济转型的国家愿景》、同年日本发布的《燃料电池和氢能使用发展策略》,2002年布什政府提出的“自由车”项目推动了燃料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直至2008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将新能源汽车转向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高速发展才告一段落。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主导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重点 从燃料电池细分技术上看,虽然碱性燃料电池在二十世纪60年代被NASA应用到航天飞机而出尽风头,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应用面广,其发展速度与其它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拉开差距,出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80年代末开始第一轮的发展,随即进入近十年的停滞期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了第二轮快速发展,发展势头在燃料电池整体小幅回落的情况下,仍呈现小幅增长的势头。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在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被誉为可能最先商业化的燃料电池技术,与PEMFC走势十分相似。

z2.jpg 图1 燃料电池细分技术年度分布

2技术热点向质子交换膜、直接甲醇等技术迁移 我们选取2005年作为原点来划分燃料电池细分技术专利数量,将所有细分技术分成2005年以前和2005年(包括)以后两个时间段,分别代表近期和早期两个阶段。早期专利数量(蓝色)占专利总量的55%,在图中横坐标的55%的位置画一条基准线,超过基准线代表技术热点的迁移。图中可以看出,技术热点向质子交换膜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迁移,而碱性燃料电池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燃料电池技术,也重新受到重视。

z3.jpg 图2 燃料电池技术热点变迁

3 电极、控制、燃料制备与存储等核心技术成为研发重点

z4.jpg 图3 主要技术领域分布图

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分布图(图3)显示,电极、控制技术、燃料制备与存储、电堆、电解质、膜电极是国际上燃料电池产业领域重点研发的技术,尤其是电极的研发上,近几年呈现更为活跃的态势。 4 车辆、固定发电、便携式等应用占据主导 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便携式电子、航空航天、军事、家庭发电、分布式发电、电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做了介绍。这里我们选取其中主要的应用领域,分析其趋势分布,如图4。燃料电池的应用中,车辆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最近10年,燃料电池在汽车中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在目前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整体小幅回落的形势下仍保持强势格局;在包括数码电子和移动发电在内的便携式应用中,1999年开始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其增长速度甚至一度超过车辆应用;固定式发电应用总体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走势,尤其是在2000-2005年间,有着较快的发展。

z5.jpg 图4 燃料电池应用年度分布

区域优势 1 日美技术领域极具竞争优势,上海技术创新领先全国 所谓专利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在一个国家第一次提出申请后,可以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就同一主题向其他国家申请保护,这一申请在某些方面被视为是在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通常而言,发明人会在本国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所以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可以反映国家的技术实力。

z11.jpg

在燃料电池国际优先权专利的申请量上(参见图1),日本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据燃料电池所有优先权专利的六成以上,表明日本在燃料电池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技术上已占居垄断地位。排名二的是美国,虽然美国率先在燃料电池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应用,但与目前日本的领先地位相距甚远。我国排在德国和韩国之后,位居第五位,但优先权专利绝对数量较少,仅为4%。 中国专利申请地域分布上(参见图2),所有9,541件燃料电池相关中国专利中,35%来自我国本土机构的申请,进一步对来自国内本土机构的区域分析,发现国内各省市技术研发排名中,上海以9%独占鳌头,北京、辽宁和台湾次之。六成以上的中国专利申请来自国外机构,其中日本仍独占鳌头,占据30%的份额,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十分看好,并提前布局。美国以15%次之,随后为韩国、德国、加拿大,其他国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份额均在1%以下。 2 各国技术聚焦及应用有所不同 核心技术与部件上看,日本在燃料电池各主要技术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且技术最为全面。在排名前10位的技术领域中,日本均占据首位。美国紧随其后,而德国、韩国、中国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部件方面与日美相比相距甚远。

1111.jpg

由图4中可以看到,各国关注的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相似度较高,但也有所侧重:如日本在控制方面比其他国家更为关注;美国则更为关注燃料制备与存储、电堆;德国重点关注燃料电堆燃料制备与存储;韩国关注膜电极组件;中国则更为关注电极和催化剂。 从细分技术上看,日本各项燃料电池细分技术发展较为均衡;美国、德国比其他国家更为关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韩国更为关注直接甲醇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中国官位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 从应用上看,日本比其他国家更为关注燃料电池固定发电应用;美国、韩国更为关注燃料电池便携式应用;而德国更为关注燃料电池在车辆的应用,对燃料电池的其他应用关注较少。 3 国内各地技术强势有所差异 国内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与部件研发方面,上海、北京、辽宁均非常重视电极的研发,申请的专利数量不相上下;上海在燃料电池系统、膜电极组件、电堆和双极板研发上在国内具有优势;北京在催化剂上领先;而辽宁在双极板研发上具有优势。

z7.jpg 图7 主要省市技术领域布局图

竞争机构 燃料电池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方面,根据汤森路透的Innograph专利分析平台提供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的专利数量、专利涉及分类数量、专利涉及地区数量、被引次数、营业收入、专利侵权情况等方面,如图所示,纵坐标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横坐标代表了企业技术实力,气泡大小表示专利数量。

结果显示:燃料电池行业中,汽车制造厂商已经成为创新和竞争的主体,日本丰田汽车(Toyota)、本田汽车(Honda)、松下电器(Panasonic)、日产汽车(Nission),美国通用汽车(GM),加拿大巴拉德(Ballard),韩国(Samsung)三星等企业竞争力居前。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技术关注度较强但企业实力较弱,是购并的潜在对象;壳牌(Royal Dutch Shell PLC)公司实力很强,但对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关注度较弱,有后发的潜力,是潜在的市场竞争者。

1.jpg

企业综合竞争力矩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