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专题
直击全球汽车论坛上的智慧交锋
2019/10/16 13:55:532241
种种迹象显示,全球汽车产业正悄然进行第四次大转移。
9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全球汽车论坛暨企业家、经济学家圆桌会议上,围绕着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核心议题,数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嘉宾畅所欲言、百家争鸣,从新能源汽车、新兴市场、品牌建设、资本信贷、海外并购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多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刻地交锋与探讨。
而以下通过摘选某些嘉宾就最热点关键词进行的阐述,不难触摸到其言语中散发出的智慧光芒。
品牌建设
宝马中国区总裁许智俊(Ivan Koh)
如何去塑造一个品牌呢?品牌就像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是有个性,有情感的一方面,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酝酿出来的。个性越清晰,你就容易了解一个人,同样的品牌定位清晰也容易了解,如果太模糊的话就像某些人有双重性格你会觉得就比较难以了解。
而宝马的性格和定位都是非常清晰的,作为唯一一家只造豪车的厂家,宝马已成为高端品牌的象征。他表示,“宝马品牌是以什么闻名世界,众所周知。经过百年积淀,一提起宝马就联想起卓越的工程设计、高水平的制作工艺、创新的设计,当然驾驶乐趣更是我们的代言词。”
戴姆勒奔驰市场销售副总裁郝博(Bjoren Hauber)
奔驰是一个全球品牌,但在中国市场运作的话,就要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特点。
“如果你想打造全球的品牌,那么你必须要确保这个全球的品牌能够满足所在的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说从全球着眼,小处着手。换句话说我们我们必须关注中国市场,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去考察这个市场。比如说美国的客户对于奔驰的理解肯定对于和中国的消费者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对客户沟通和宣传也是不一样的。”
他指出,还有一点就是当市场隐现新的发展需求时一开始就能够捕捉到这种非常微妙的变化,这种捕捉能力非常重要。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
如果要给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打一个分(在正负5分之间)的话,我认为长城汽车的品牌目前可能是1分,但有很多企业都是负值。因为汽车这个商品有它的特殊性,它不是一个国家的、也不是一个地区的,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必须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在自主品牌阵营里,长城是唯一一个通过建立品类优势打造品牌优势的企业。我们选择了做品类专家,将资源有效利用到三个领域中,做专、做精——包括哈弗SUV,腾翼轿车系列以及风骏皮卡系列。
新能源之役
丰田公司副会长渡边捷昭
丰田认为电能利用是非常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我们将从以下几个领域同时开展研发。第一,利用电能的电动车。第二,利用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和外部充进行组合的外插式充电混合动力车。第三,利用氢能源为燃料的汽车。
提到丰田大家最先会想到油电混合动力车。其实,丰田在普瑞斯上市之前的1996年,就已经将电动车投放到市场了。但因种种问题很遗憾当时没有能实现电动车的普及。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研发工作。我们计划2012年将近距离电动车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积极探讨引进中国的可能性。
今后,电能利用的重要性会越发高涨,我们计划普及行驶里程更长的电动车。丰田也会为研发更加先进的电池以及更高效的电动车而努力。丰田认为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将在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增大电池容量,并且增加了可用电源插口进行充电的装置。同时,我们进一步研发运用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燃料电池车。目前正在向降低成本方面迈进,计划在2015年之后投放市场。
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
这次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全球经济出现拐点,全球汽车产业的市场格局和竞争趋势都在发生剧烈的变革。汽车行业的销售主要增长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三菱汽车已经决定集中发展电动汽车,这将是未来二十年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进入21世纪后,必然有其他的替代性车用能源出现。作为汽车制造商,这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痛苦的抉择,意味着我们将损失已有的发动机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等这些重要的优势,之前积累的这些重要优势在未来都不能用到,这是很痛苦的决定。但如果不能经受这种考验,我们将没有办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要面对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勇气否定自己,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变革当中不断去寻找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商机。
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
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成为上汽集团新能源战略的三大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上汽明确了以混合动力为重点,燃料电池为方向,同时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发。
肖国普介绍,2010年上汽中度混合动力轿车将投产,到2012年我们荣威550插电式汽车将上市,上海作为全国的五个试点城市,在2010到2012年要推向市场将近2万辆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会还需要多少时间呢?我想在这一领域的汽车在未来五年产量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可能会需要几年内把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降低,这样它有更多的市场竞争性,新能源汽车还是很有潜力的。
美国ZAP公司首席执行官 Steven Schneider
ZAP作为一家纯电动车的生产商,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车进行电气化,比如甚至可以把发电机装在我们的自行车上,看看有没有可能变成纯电动车。我们关注很多电动车的技术,特别是跟相关的技术进行整合,但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在这里扩张电动车业务,并投入很多资源做这个事情。目前,已经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市场营销计划以及工程技术计划已经在进行中。同时,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大家,ZAP已经找到了拥有同样视野和眼光的合作伙伴——浙江永源汽车(JONWAY),共同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平台,进行电动车项目的研发生产,与中国市场分享我们的技术。
并购重组
Casesa&Co。总经理 John Casesa
汽车行业的并购在未来十年将会发展的非常快,目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并购的成功率仍然是比较低的。
对于并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Casesa表示,文化的差异对于并购成功与否有很大决定作用。中国面临的难度,在并购当中遇到的问题,和30年前日本遇到的问题相似。日本企业也受到过文化的冲击,最后我们发现他们克服这个问题是非常成功的。我的意见是,必须有一个辩证的想法,充分考虑文化方面的冲击和人力资源的冲击。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汽车业务兼并收购负责人Andy Wilson
如果吉利可以使沃尔沃汽车在全球更受欢迎,尤其在西方更受欢迎,这才是成功的收购。
他认为,对于并购来说,文化是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这点上,日本企业的例子对中国是很好的借鉴,必须找到一个很恰当的方法来重视被并购企业的文化价值。
我们需要以技术为导向的并购,特别是研发方法,产品研发方面的技术,这些对我们客户是紧密相关的。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技术的前景,考虑到底朝哪一个方向走?如何提高他们的性能,寻求他们的市场,也是我们在并购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另外,Wilson表示,并购时候要考虑到如何处理财务、人员,这些事情是在做兼并重组之前就要考虑。
Jefferies&Company常务董事 Robert Arrieta
从供应商这个层面来说,应该有更多的并购,并且是全球规模的并购,一些公司有好的人才,有的公司有好的技术。另外,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的某些区域资金密集程度比较弱一些,从整体来看这个汽车行业还是比较分散,以后并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博格华纳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Tim Manganello
中国的汽车行业就像北美上世纪30~50年代的汽车行业一样,我们当时有很多主机生产商。但在未来10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想在中国的话主机生产商会出现大量的整合,会跟北美一样出现大量的整合一样,没有人知道现在这个市场上是不是能够支持这么多的生产商。我们作为部件的供应商,我们就会选择向哪些主机商进行供货,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投票吧。
新商业模式?
吉利控股副总裁赵福全
我个人认为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能够适应所有企业、所有时代,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必须根据时间、企业、文化调整,而且根据商业的特点进次调整。
大家都知道一句流行的话,就是这个世界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反过来好像因为变革的时代,所以我们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推翻,比如因为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所以他们的东西是错的,我持不同的观点。通用和克莱斯勒确实在金融危机里面遇到了困难,但是它并没有灭亡,它实际是重生,另外也不是说一百年的通用积累的东西都是一无是处,所以才有通用的衰亡,实际有太多的东西是优良的,值得中国甚至其他的企业,后来进入汽车行业的打拼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从我个人来看,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不同时代不同调整,既有短时间的稳定,同时又常态调整,只有这种商业模式才能在任何环境、文化背景、任何商业圈里面成为常胜将军,这点是我自己认为的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具体的谈一点,比如说外资企业到中国来,因为在国外成功了,拿到中国来仍照搬照套,必然会碰壁。即使在市场上位居老大也需要调整,比如五年前大众便通过新的战略实现重生。德国大众的商业模式可能在过去五年并没有那么大的改变,但是它在中国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确实发生过重大的调整,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商业模式应该学习的。
凯捷咨询公司全球汽车制造部门负责人 Nick Gill
供应商提供产品,给主机厂,然后给代理商,然后卖车,然后服务,维修。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存在了一百多年,现有的模式运作得很好,如果这个模式不奏效的话不可能形成这么长时间,给公司带来利润和消费者带来产品。但这也许并不是完美的模式,未来的商业模式会呈现新的面貌……
对此,他给出了六个新的模式:
第一个是超大的代理商,比如像保时捷或者很多代理商们很大,大概有3、5万平方米。
第二是一些代理商成为集团,每个都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厂,有电影院还有网吧,甚至有宾馆,人们可以在周末在那里渡过,有很好的体验。我们谈论过各种动力的汽车,技术在改变,商业模式也在变革,以旧的方式卖新车的话可能不太合适。
第三个领域就是可动性。汽车关注软件而不是硬件,我们同时也是销售服务,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第四个领域,就是俱乐部,全世界一百多个俱乐部,你可以成为其中的成员,不用购买车,你是可以购买用车的机会,最后俱乐部成员付一个成员费,好像租车一样。
第五个领域,叫做变异,就是数字化。英特网改变了我们消费者消费和购买的方式,现在潜在的需求就是在网络上购买汽车,不仅如此还给消费者设计他们所需要的汽车,以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等等。
第六个领域,就是我们不知道的一些改变,我们觉得中国的汽车市场也是每年增长10%或者15%,但是如果继续增长25到35%会怎么样呢?假如环境的问题出现的话怎么办呢?这属于无法预测的,但仍是可以做好应对准备的。
英国卡迪夫大学汽车工业研究院负责人 Peter Wells
没有任何一个汽车的商业模式是完全可持续的。有的商业模式可能更持久一些,但是不可能永远持久,这个产业在面临不断更新的挑战。
现有的商业模式在过去三年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克莱斯勒还有通用基本都倒闭了,他们都需要大规模政府的支持。中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的汽车产业在中国不一样的,你们并没有经历过西方国家经历的经济衰退,我想这对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来讲也可以从其中学到一些经验。
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人应该做出自己的决定,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到底怎么发展,你们应该听自己的,因为没有所谓最好的模式或者最优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不能够告诉你最好的模式是什么,中国面临的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我希望大家在未来能够尽享这种机遇。
新兴市场
Smadja&Associates总裁 Claude Smadja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从消费来讲,中国的市场应该是一个爆炸性的市场!
我们看新兴市场的时候,就是看汽车市场的未来,无论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或从生产角度来看。
如果从消费者角度讲,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就是汽车行业的未来。
在新兴市场上,可能会面临平衡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预期反过来会影响生产者的角色,这已经使得这些市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除了消费者的影响以外,还有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未来这些新兴市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的市场,而且是生产的巨大市场。不仅数量会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北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大总
往前看,我们深信世界汽车的重心会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转移。有数据显示,十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估计会达到四千万辆,我本人相信这个数字,它可以从GDP、每千人保有量等数据中得出结论。在预测中国市场的时候,所有的预言家都是保守的,10年前的时候我们预测涨五倍,现在错了300%而已,所以中国汽车产业是非常乐观的,这个市场的增长潜力常常被低估。
新加坡佳通轮胎主席 Enki Tan
无论是金砖四国、中东、非洲还是南亚市场,各地都有当地的特色。在中国我们在通用汽车和美国的通用汽车是不一样的,有技术问题、文化问题、商业上的模式差异等等。所以我们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那么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增长以及在全球造成的影响,像美国还有其他的发达国家,假如出现负增长的话,将会出现更多的贸易壁垒,这并不是一个游戏。不过,我们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市场会开放,新的市场会出现,发展中国家也能从中受益。
作为一个公司,在公司内部我们必须要变革,应对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这不仅是未来几年的问题,而是每天都要计划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