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和中国均希望未来在开发新能源方面能够更紧密地合作。 因此,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上海同济大学正在共同制定进行联合技术开发的标准方法。 在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和中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MovE2China项目中,德国和中国的工程师将同时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电气驱动系统的验证。
汽车制造商通常使用预制子系统生产车辆,这些子系统生产于全球不同的地方,但开发工作通常在一个地方。IPEK KIT产品开发研究所所长Albert Albers教授表示,根据目标市场的特定要求来开发车辆,对于商品的全球化是不合适的。MovE2China的研究项目(与中国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方法)涉及到燃料电池汽车电驱动系统的验证。开发人员分隔两地,使得双方的合作必须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快的数据连接方式。
负责德国方面的Matthias Behrendt表示,即使驾驶员在中国,也可以在KIT进行测试。其基础是IPEK开发的IPEK-XiL(X-in-the-Loop),可用于验证机电一体化系统。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KIT中心的移动系统,与传统验证方法相比,新方法结合了虚拟和物理两种测试形式。这意味着即使燃料电池电堆安置在KIT的实验室中,也可以在上海的试驾中进行测量。
在这个研究项目中,德国和中国的目标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KIT与同济大学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涉及教学等诸多领域。Albert Albers教授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德国担任访问教授,而上海同济大学也被认为是中国燃料电池研究的重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