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氢能经济产业在如皋呼之欲出

2019/10/15 16:51:501690

  一辆载重2.3吨的微卡物流车,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路面上行驶。出人意料的是,这台车不烧汽油、柴油、天然气,而是以氢能为动力。

  “74升氢气可跑150公里”,昨天,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师吴伟介绍,这台微卡物流车是“百应能源”与一汽合作开发的,开了4个多月,行程两万多公里,整车性能稳定。“若换上8千瓦氢燃料电池,74升氢气一次能跑270公里。”

  据介绍,在如皋开发区,像“百应能源”这样的氢燃料电池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成长出3家,此外陆地方舟、吉利(康迪)、金杯汽车、青年亚曼汽车4家汽车生产企业与此相配套,初步形成氢能经济产业链。今年相关的应税销售可达25亿元。

  “氢能经济是我们谋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探到的‘宝贝’。6年前从美国引进企业和专家来如皋发展,我们花5年时间培养出一个崭新的绿色产业。目前如皋开发区已完全具备氢燃料电池规模化生产以及应用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将以‘氢经济示范’带动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百亿级氢能产业。”如皋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说。

  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曾是如皋开发区的主板块,近年发展后劲乏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如皋开发区党工委在调研发现不少地方竞相上马锂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的基础上,决定避开同质化竞争,挺进鲜有人敢试的氢能领域。了解到我国有一批留学生在美国从事氢能电池研发、拥有实验室技术、愿意回国创业等相关信息后,如皋开发区主动抛出“橄榄枝”,并作出“资金不够,我们投;市场风险,我们一起分担”相关承诺。百应公司的陈融如遇知音,来到如皋创办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没有落脚的地方,如皋开发区腾出3000平方米厂房给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开发区注入2000万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型人才不够,开发区帮助跑高校,对口引进。开发区还帮助陈融申报如皋市“雉水英才”创业项目,获得50万元资助金。今年“百应能源”已被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拿到130万元资助金。

  “公司创办第一年只能生产1平方厘米的膜电极,而今生产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已经装配大巴、公交车,不少地方的通信基站也开始使用。”走进“百应能源”洁净化生产车间,研发工程部项目经理朱海霞正指导技术人员,安装调试18台氢燃料电池电堆活化台和9台系统测试台。陈融记者:“开发区帮我们引进的人才个个顶用。朱海霞带领20人的研发团队,6个月攻克技术难题,成为年产18000套10-15Kw氢燃料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臣。”

  去年,同在如皋开发区的南通泽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亿元,引进巴拉德公司大巴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在如皋建成国产化组装生产线,首批产品在广东佛山已投用。公司还引进巴拉德和丹森技术,在国内建成备用电源组装生产线。总经理李晓宇告诉记者:“年产500台大巴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和年产5000台氢燃料备用电源生产线,订单来不及生产,每台卖到100多万元的大巴氢燃料电池系统已经交货28台,氢燃料备用电源发往成都、温州等地35台。”

  “如皋的氢能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走出了一条国际合作、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今后将着力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共赢,为南通经济实现新跨越多作贡献!”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