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哥本哈根是新能源发展的新起点

2019/10/16 14:08:453091

在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一轮大规模扩张后,受有限的市场规模制约,全球的新能源产业自年中以来便呈现出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也许很多人对新能源行业发展开始持悲观态度。目前哥本哈根大会的情况似乎也在印证之前的判断,即如果各国无法在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上达成协议,就很难将减排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动力,各国政府也不会对新能源应用出台更多的补贴政策。殊不知,最大程度上的减排框架自然会在短时间内刺激市场需求,带来行业的井喷,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失败”了,也是一次“正确而理性的失败”。这个“正确而理性的失败”其实给新能源产业带来了福音。

只要回顾新能源需求市场的发展轨迹就不难发现,新能源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尽管各国的补贴方式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的应用成本,为新能源利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补贴的力度受经济衰退影响而大打折扣,造成了市场的萎缩,而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又不得不鼓励新能源的投资性生产,带来大量的产能。一正一反的效应,最后便在国家既有的碳减排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从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其实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府的政策有关,而与国家的碳减排水平无关。

如上所分析,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新能源市场的消化能力,从各国经济状况出发做出的减排水平决策首先有利于各国从经济危机中尽快复苏,我们不能让应对气候变化议程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只有更好的经济表现,市场才有更大的能力去消化新能源这种“奢侈”的能源品种,政府也更加有能力去开展各种补贴计划,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同时,新能源产业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在于希望以此来消化产能。但实际上,新能源产业产能有所过剩的根源是在政府的支持政策,而政府又不可能为了满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去实施不利于经济整体发展的“过度减排控制”政策。因此,政府逐步推出“新能源的投资和生产性刺激政策”,让市场做出投资决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供给方源头。

另一个利好便是,即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无法达成总量控制上的国际协议,但必定会在减排的基本目标、方法和工具上形成某种共识,从而加快各国在减排机制上的建设速度。任何微小的实质性进展对于现有的新能源行业都是好事。庆幸的是,通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假以时日,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必将得到更多的认同。

总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许不会那么成功,但这绝不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终结。相反,经过理性的研究和认真的准备,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新能源等行业必将获得真正健康而长期的成长。哥本哈根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