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燃料电池民企在先驱先烈间徘徊

2019/10/16 14:00:182318

从加拿大知名公司回国发展燃料电池的黄平很不被人理解,在回国几年后,他开始考虑“先驱还是先烈”的问题。

“这个行业有点像带刺的玫瑰,生命力很强,一批人倒下了,新的人又起来。希望我们不要成为先烈。”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丙伦说。燃料电池效率高、零排放,是未来理想的能源利用形式,但目前技术并不成熟。

由于没有市场,中国的燃料电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多企业依靠国家项目维持,而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仅有一家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挣扎在等待市场、融资难、力量薄弱等多重漩涡之中。

对比鲜明的是,国外很多大企业纷纷在燃料电池领域投入研发力量进行技术积累。一旦市场形成,业内人士分析,将对中国形成巨大冲击。

先驱是否会成为先烈,届时将见分晓。

孤掌难鸣的中国国内市场

中国国内燃料电池企业中存在这么一种怪现象:明明每年的销售量很少,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定制产品时反而不卖。田丙伦一语道破:很多科研单位为了完成项目来买,不是真正的商业用途,所以不卖。

据介绍,攀业公司目前以国外市场为主,70%~80%产品出口,前几年能保持收支平衡,今年却亏了。田丙伦解释道:“和公司政策有关,现在只提供给产业化的公司,我更看重它的市场,市场行不通的我不卖。”上海神力科技副总经理张若谷也表示:中国国内很多买卖不是商业化销售,都是示范性应用,没有后续消费能力。因此,这一怪现象也可以解读为:中国国内还没有形成燃料电池商业应用市场。

田丙伦更是大胆预测:“短期内不看好中国国内市场,可能5年之内都没希望。”

据悉,中国国内氢能企业生存压力较大,制氢、测试、集成等辅助工业还可以,但是由于产业链没有打通,制氢、储氢、运输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关键的燃料电池技术迟迟没有突破,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生产还有待时日。

宁波拜特测控技术公司燃料电池事业部经理黄平指出:燃料电池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在技术方面下的功夫太小。“燃料电池发展缓慢,市场不成熟,企业不会冒风险投入大量精力。”亚联高科总经理王业勤直言。

据悉,由于国家项目支持力度较大,目前中国国内燃料电池市场主要靠国家项目支撑。但拿到项目的企业也很难持续发展。神力从1998年开始发展燃料电池,是同行中名副其实的先驱,也是常年能拿到国家项目的佼佼者。但张若谷坦言:“我们这样的企业只生存不发展。神力从1998年到现在,不能自我循环,卖产品不够活,只有加上项目才能维持运转。”

实际上,民营企业中能拿到政府项目的只是凤毛麟角,真正的小企业难以走通政府项目这条路。在这种条件下,上海攀业被迫另辟蹊径。田丙伦说:“走政府项目的路子不具备资源,重复别人的老路是死路一条,只有创新还能走几年。”

目前,上海攀业是业内少有的以燃料电池为主业且不靠政府资助能维持经营的民营企业,最近也获得了风险投资。不过,由于整个产业没有走上正轨,田丙伦坦言,“后面的路依然艰巨”。

“没有气氛、声音微弱、孤掌难鸣”是田丙伦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基本总结。实际上,在没有什么竞争的中国国内市场中,田丙伦期待着出现竞争对手。“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前景并非遥不可及,市场很大,一个企业肯定吃不下来,出现更多企业对产业发展是件好事。”他说。

技术引进恐将再现

张若谷认为,中国国内发展氢能,首先必须形成氢能利用环境,培养出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亨。而在国外,积极发展氢能的正是这样的大企业。尤其在车用燃料电池方面,奔驰、通用、丰田等都投入巨资,而中国只有上汽提出燃料电池车计划。

但黄平认为,如果不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很可能重走技术引进的老路。“去年在深圳参加世界电动车大会,发现国产车一窝蜂都是锂电,但丰田的燃料电池车已做到-30℃启动,且能包办整条产业链。如果2015年开放市场,我们很可能会被别人冲垮,到时候即使建成氢能高速公路,也不知道跑的是哪国的车。”黄平说。

实际上,国外的大企业都在不惜成本开发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技术积累,一旦市场成熟,将快速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但中国的大型车企却普遍反应迟钝。“我们接触的国企领导直接表态,如果一年能赚钱立刻投资,两年能赚钱考虑一下,5年还赚不到钱的肯定不考虑。没人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体制、市场环境和成长阶段共同决定了中国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恐将落后一步的命运。

张若谷指出:“汽车工业的市场转折期正好碰上了爆炸性增长期。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在黄金期,太能挣钱了,没什么心思搞长远规划。就像小孩吃东西,永远吃不饱,可能30岁之后才知道要保健。只有国外成熟的老企业才懂得生存之道。”

学习日本经验

中国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国家支持仅限于研发经费,没有产业支持。

张若谷建议学习日本模式。

目前,日本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已经在政府补贴下售出3万多台,政府补贴从2005年的600万日元/组下降到140万日元/组,并在2009年实现了商业化。据悉,燃料电池加上热电联供可以达到80%以上的转换效率,而目前的锅炉只有30%的效率。以此计算,日本能大大减少天然气进口。

张若谷指出,通过政府支持,日本实现了燃料电池的快速规模扩张,缩短了成本降低的周期。但更为关键的是,日本突破了体制障碍,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全权推动,串联起上下游产业。而中国正缺少这么一个能打破部门分割的负责机构。张若谷认为,燃料电池的优势表现在提高能源利用率、零排放,对国家有重要意义,但客户可能更重视价钱,因此燃料电池的推广应先由政府埋单。